八十年代以後的粵方言研究(二)

在大面積成片的粵語研究方面,以詹伯慧、張日昇領銜的港、穗兩地粵語學人繼前述在八十年代完成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寫出三卷本調查報告以後,從1992年開始又繼續北上粵北北江流域、西進粵西西江流域,先後實地調查了粵北10縣市和粵西10縣市的粵語,對上述共20個縣(市)的粵語進行了記錄、分析,整理出版了128萬字的《粵北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廣州)和132萬字的《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廣州)。這兩本調查報告分別論述了各調查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概況,還分別跟廣州話語音進行比較,並附有若干顯示特點分佈的方言地圖及各點語音對照和詞彙對照,能大體上反映出粵北地區和粵西地區共20個粵方言點的語言面貌。

除了上述幾部突出反映八十年代以來粵語研究迅猛發展的煌煌大著外,近十幾年來,還有一些篇幅不算太大,但也頗具特色的粵語專著問世。例如兩部以碩士論文為基礎寫成的專著:陳曉錦的《東莞方言說略》(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和曾子凡的《廣州話·普通話語詞對比研究》(香港普通話演習社1995)。前書揭示粵語某個地點方言(東莞)的特殊風貌,後書比較粵語詞彙與民族共同語詞彙異同,內容都相當充實,不失為粵語研究的可喜成果。還有,美國余靄芹教授1993年出版的名著《漢語方言語法比較》(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EHESS, Paris, 1983),雖然以漢語各種方言作為比較對象,其中屬於粵方言的語法例句很多,觸及珠江三角洲、粵西以至廣西一些地方的粵語,無疑也該算是一部有關粵語語法的重要著作。此外,八十年代開始在中國各地興起的編修地方誌高潮中,方言學界聞風而動,紛紛編起方言誌來。兩廣粵語地區十多年也陸續編出了一批方言誌,其中有的篇幅相當大,能比較詳盡地描繪出該地粵語的面貌,只可惜正式出版的還只有寥寥幾本。

上一頁/下一頁/回研究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