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於1995年12月21日至23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由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和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來自海內外的80多位學者提交了60餘篇論文。《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由詹伯慧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精選35篇論文,篇目如下:《廣州話音系的分析和處理》(張振興、張惠英)、《重新考慮廣州和香港粵語陰上調值和高升變調調值》(包睿舜)、《廣州話常用詞裏的幾種字音變讀》(李如龍)、《中古全濁上聲與現今廣州話聲調》(羅偉豪)、《廣州話的長短音在其他方言中的對應--兼評粵語長短音非漢語底層說》(鍾奇)、《粵語小稱變音與"兒"尾綜述》(邵慧君)、《粵語韻母¿¿n、¿k的演化》(吳疊彬)、《香港粵語O-N-變異研究》(林建平)、《粵方言音系的特點與考本字的聯繫》(陳伯煇)、《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語音與廣州語音比較》(詹伯慧、邵宜、伍巍)、《臨桂兩江平話聲韻調與廣州話的比較》(梁金榮)、《羅定、雲浮、德慶的粵語語音特點》(余偉文)、《廣寧話的h聲母》(張曉山)、《粵語壯語關係詞的分類問題及類別例釋》(劉叔新)、《粵語和壯語關係的量的描述》(陳佩瑜)、《馬來西亞粵語中的借詞問題初探》(千島英一等)、《現代漢語共同語語篇使用粵方言變體的制約因素》(陶原珂)、《粵方言文化的作用力》(陳恩泉)、《粵港澳地區粵方言詞語進入共同語書面語的現象》(何科根)、《略論粵方言對中山閩語詞彙系統的影響》(陳小楓)、《粵語名詞組中的後置修飾語》(陸鏡光)、《粵語的另類形容詞》(湯志祥)、《廣州方言的"量 + 名"組合》(施其生)、《廣州話量詞的定指功能》(周小兵)、《廣州方言的語氣詞》(植符蘭)、《廣州話副詞"都"淺議》(蔡建華)、《廣州話裏的反復問句形式》(方小燕)、《談談利用電腦進行粵語語音教學》(林柏松)、《詞語對譯及其教學》(曾子凡)、《從交際性教學原則談幾本海外常見的對外粵語教材》(梁啟昌)、《陳子褒和粵方言教學》(胡培周)、《略談文化背景對粵-普口語對譯的影響》(梁莉莉)、《成人口語教材編寫體系探索》(熊懷苑)、《修訂廣州話拼音方案的新設想》(饒秉才)、《電腦輔助粵語速記方案》(藺蓀等)。

回著述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