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於1989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廣州燕嶺大廈舉行,由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和暨南大學中文系漢語方言研究室聯合主辦。來自廣東省內外及港澳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美國、臺灣地區的學者也提交了論文。會議共收到論文40餘篇。《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由詹伯慧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收入45篇論文:《粵方言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高華年)、《試論粵語在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地位》(陳恩泉)、《從廣東語言生活看漢語雙語建構及其雙向交流》(林運來)、《粵語是漢語族群中的獨立語言》(李敬忠)、《珠江三角洲粵方言常用詞述略》(詹伯慧、張日昇)、《增江流域粵方言的分佈和特點》(何偉棠)、《廣州話的特殊35調》(麥耘)、《順德話中的變音》(林柏松)、《粵方言的變調表完成體》(黎緯傑)、《粵語韻書〈分韻撮要〉的聲母系統》(彭小川)、《近代廣州話裏的"私、師、詩"》(陳萬成、莫慧嫻)、《數百年來粵方言韻母的發展》(李新魁)、《粵語的某些變韻現象》(白宛如)、《廣州方言母音音位再探討》(施其生)、《廣州方言的œ》(黃家教)、《從粵語看〈廣韻〉寒桓韻分立的性質》(陳定方)、《關於做好粵語正音工作的建議》(胡培周)、《粵語的讀書音》(廖國輝)、《廣州話音節的構成及其數量》(湯志祥)、《樂昌白話的語音特點》(余偉文)、《順德方音變化初探》(陳小楓)、《三水西南方言音系概述》(甘於恩)、《粵方言與侗台語語音系統的比較》(陳佩瑜)、《廣州話口語詞在用字上的一些特點》(曾子凡)、《粵方言古語詞舉隅》(羅邦柱)、《廣州話慣用語的一些特點》(唐啟運)、《廣州話潮州話相同詞語初探》(林倫倫)、《粵語"先"分析》(鄭定歐)、《廣州話的"埋"字》(羅偉豪)、《廣州話"鬼"的語法特點》(植符蘭)、《論古明、微、泥、疑、日母字在四邑話的讀音形式》(趙健偉、丘學強)、《陽江話動詞的動態》(黃伯榮)、《信宜話的文白異讀》(葉國泉、羅康寧)、《化州話及其聲韻調特點》(何科根、李健)、《小欖話變調現象初探》(鄭偉聰)、《莞寶片粵語語音特點》(陳曉錦)、《香港電視新聞節目中的粵語與普通話用語初探》(鄒嘉彥、廖國輝、王培光等)、《談粵語廣告語言》(陳慧英)、《當代香港語言初探》(謝常青)等。

回著述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