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睿舜(Rober Bauer)是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担任语音学和社会语言学课。一九七二年起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随王士元教授和马提索夫教授学习语言学和汉语方言研究。一九七四年在国立台湾大学史丹福中心学习广州话。其后转到香港继续学习并研究香港式广州话。由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一年在香港为撰写博士论文而调查粤语语音变异。博士论文题目《粤语社会语言学模式》,描写唇化舌根声母在元音[]
之前改成非唇化[]和舌根鼻音音节改成双唇鼻音音节[N`=>m`]的社会语言学情况。一九八二年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在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香港、澳洲、泰国教过语言学研究生课程。
包教授二十馀年来一直在研究粤语语音学。同时研究香港书写粤语发展。曾发表粤语有关论文十多篇:《广州话齿龈化:词汇扩散的例子》 1979 、《香港广州话词汇扩散:由「五」字开始》 1982 、《香港书写粤语用「D」的特点》 1982 、《香港粤语社内亚语群的语音变化》 1983 、《香港粤语社区》 1984 、《香港粤语的音节系统不断扩张》 1985 、《香港粤语共时语音变化》 1986 、《香港广州话发展中语音变化的微观历史》 1986 、《香港书写粤语》 1988 、《广州话音节和词语》 1995 、《识别广州话的侗台语底层成份》 1996 、《香港广州话声调调形》 1998 、《香港广州话及未来路向》 2000 、《香港粤语的高平调与高降调之间的关系》 2002 。
一九九七年和白保罗 Paul K. Benedict 出版《摩登广州话语音学》,获得数篇书评的赞许。和张群显合作研究粤语书写,二零零二年拟出版专书《以汉字写粤语》。目前和张群显合作研究广州话声调和句子语调的相互影响。 |